同时,也认为这是门诊工作人员践行十九大精神,共创全民大健康的一次具体行动。
对话ICU 是由重症医学科康焰主任牵头创建的全国重症同道高端对话交流平台,每次活动拟邀请2-3位国内重症领域著名专家或区域重症团队,以华西重症医学科日常医疗活动为载体,在临床实践中激发思维碰撞,探寻重症奥秘,分享专家经验。郑州大学附属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孙荣青教授以《ICU无痛病房的管理》为题分享了其所在科室自疼痛管理方面的实践,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鹤龄教授以《重症病人的疼痛管理》为题,对疼痛管理的最新进展进行额解读,并结合科室实践进行讲解,双方就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我科王波医师、赖巍医师、梁国鹏呼吸治疗师以《看透本质解码重症,体系支撑化解险情》为题,以一名多脏器功能障碍需要ECMO治疗以及ICU医护技和其他相关科室团体协作的病人为例,从ECMO治疗、呼吸管理、其他医疗护理措施的角度层层剖析、步步推进,生动、完整展现出了ICU救治疑难重症病例的过程,获得了来访团队的高度认可。在学术交流的具体环节,按照惯例,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教授站在学科发展的角度以《华西重症医学科介绍》为题,对科室的建立、发展、管理模式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流程等进行了介绍。因为交流时间刚好选在星期三,因此,来访团队参加了我院重症医学科一周一次的全科例会,例会上针对ICU过去一周各区的各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展示,对一些异常指标进行分析和讨论,以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对话ICU—华西行是按照参访团队亲身体验华西重症医学科平常一天工作内容进行设计,参访团队需全程参与病房的晨交班、科室例会、影像科读片活动和床旁查房等。4月11日,河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附属一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一行7人到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参加对话ICU—华西行活动,重症医学科医护技团队参加了交流和讨论。
在活动准备阶段,来访团队表示出对我院的多团队协作模式比较感兴趣,我科相关老师针对于此设计了以案例导入式的方式来进行呈现,而我科医护团队则针对来访医院特点,提出了希望其介绍ICU疼痛的管理。我院一直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管理质控工作,不断探索质控模式,勇于创新。
近年来,我院已连续举办了医疗器械管理质控高峰论坛,并在积极申报四川省医疗器械管理质控中心。会上讨论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控制工作指南》编写和全国医疗器械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等相关事宜。我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委管14家发起医院之一,将参与到该指南的起草编写。本次研讨会在推动全国医疗器械管理质控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促进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更好地把医疗器械质控工作与临床医疗质量安全相结合。
通过《指南》旨在规范医疗器械使用,是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范、制度、流程、技术重要参考标准,这将进一步把医疗器械使用质量与医疗质量紧密结合。《医疗器械使用质量控制工作指南》的编写意义重大。
4月20至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珠海召开了全国医疗器械管理质控工作研讨会近日,中华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微课比赛在苏州成功举办。据悉,中华护理学会举办本次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微课比赛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精神科护理工作发展与进步,展现精神科青年护士风采。王旭老师结合临床实践与我科品管圈内容,并多次与科室相关专家讨论后拟定《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长的管理》,从家属与病员关注的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重增加这一热点话题出发,详细分析了患者体重增加的原因,并以饮食和运动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具有操作意义的体重管理策略。
精彩的演讲不仅展示了我院护理人的风采,也展示了心理卫生中心团队在精神疾病管理过程中关注家属与患者的人文涵养。通过此次比赛,心理卫生中心也积累了更多微课制作的经验与技巧,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使更多的人获益。因其不仅对患者的体重管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更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喜获优秀创作奖。我院心理卫生中心王旭老师的微课《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长的管理》从全国300多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该组唯一奖项优秀创作奖的获奖作品之一。
在本次参赛过程中,所有参赛人员均围绕精神科常见疾病与相关知识作了精彩演讲因其不仅对患者的体重管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更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喜获优秀创作奖。
王旭老师结合临床实践与我科品管圈内容,并多次与科室相关专家讨论后拟定《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长的管理》,从家属与病员关注的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重增加这一热点话题出发,详细分析了患者体重增加的原因,并以饮食和运动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具有操作意义的体重管理策略。在本次参赛过程中,所有参赛人员均围绕精神科常见疾病与相关知识作了精彩演讲。
据悉,中华护理学会举办本次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微课比赛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精神科护理工作发展与进步,展现精神科青年护士风采。通过此次比赛,心理卫生中心也积累了更多微课制作的经验与技巧,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使更多的人获益。近日,中华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微课比赛在苏州成功举办。我院心理卫生中心王旭老师的微课《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长的管理》从全国300多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该组唯一奖项优秀创作奖的获奖作品之一。精彩的演讲不仅展示了我院护理人的风采,也展示了心理卫生中心团队在精神疾病管理过程中关注家属与患者的人文涵养为进一步提高我院麻醉手术中心对围术期病人安全的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安全舒适快速的康复,4月16日,麻醉科刘进主任邀请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授Jeffery Vender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开展Respiratory Compromise-Future Opportunity in Perioperative Care-The Role of Better Monitoring专题讲座。
因此Vender教授建议应常规在镇静麻醉的患者人群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研究发现在这类操作中有25%的患者发生呼吸暂停,而麻醉医生通过其他生命体征监测无法发现这一问题,大大增加了患者的风险。
Jeffery Stephen Vender教授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在麻醉领域的资深学者,从事医学事业已有四十年之久,曾担任美国麻醉学会重症委员会主席,美国重症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主席,美国胸科医师学会重症研究指导委员会主席等。讲座中,Vender教授系统讲授了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麻醉中的重要作用,并特别强调了现在全世界的麻醉医生都普遍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过程中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大大提高了术中气道安全,但却很少在手术室外镇静麻醉(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等操作)中监测二氧化碳的浓度
讲座中,Vender教授系统讲授了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麻醉中的重要作用,并特别强调了现在全世界的麻醉医生都普遍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过程中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大大提高了术中气道安全,但却很少在手术室外镇静麻醉(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等操作)中监测二氧化碳的浓度。为进一步提高我院麻醉手术中心对围术期病人安全的管理水平,促进患者安全舒适快速的康复,4月16日,麻醉科刘进主任邀请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授Jeffery Vender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开展Respiratory Compromise-Future Opportunity in Perioperative Care-The Role of Better Monitoring专题讲座。
因此Vender教授建议应常规在镇静麻醉的患者人群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Jeffery Stephen Vender教授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在麻醉领域的资深学者,从事医学事业已有四十年之久,曾担任美国麻醉学会重症委员会主席,美国重症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主席,美国胸科医师学会重症研究指导委员会主席等。研究发现在这类操作中有25%的患者发生呼吸暂停,而麻醉医生通过其他生命体征监测无法发现这一问题,大大增加了患者的风险我院呼内吸科唐小燕教授(学组组长、盟员)、陈雪融教授(学组副组长、民盟临床支部负责人)、薛秒护士长,实验医学科王婷婷主管技师以及四川省人民医院徐开菊主治医师和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吴邦贵主治医师。
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学专业诊疗护理水平,四川省医学会结核病学专业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民盟华西临床支部共同主办的卫生下基层科普宣讲活动于4月19—20日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随后的义诊吸引了大量前来就诊的患者,专家们耐心细致的为每一位患者答疑解惑,专业严谨地为患者问诊、查体、读片,获得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赞扬。
通过此次省内结核病学专家多学科的医疗扶贫活动,积极响应了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决心,并对当地结核疫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深远而长足的意义。我院的专家教授还来到病房及检验科进行现场指导,为疑难病诊治、学科建设建言献策,有效提升了当地结核病的诊疗、护理水平。
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专家们首先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医、技、护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系统讲述了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化疗方案、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及处理、结核病的外科治疗、结核院内防控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等。我国是结核病大国,又以西南偏远地区为重。
马边彝族自治县作为四川省扶贫重点区域,结核疫情较重,且当地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群众医疗知识不足,存在因病致贫,因贫返贫的的现象我国是结核病大国,又以西南偏远地区为重。马边彝族自治县作为四川省扶贫重点区域,结核疫情较重,且当地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群众医疗知识不足,存在因病致贫,因贫返贫的的现象。随后的义诊吸引了大量前来就诊的患者,专家们耐心细致的为每一位患者答疑解惑,专业严谨地为患者问诊、查体、读片,获得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赞扬。
我院的专家教授还来到病房及检验科进行现场指导,为疑难病诊治、学科建设建言献策,有效提升了当地结核病的诊疗、护理水平。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学专业诊疗护理水平,四川省医学会结核病学专业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民盟华西临床支部共同主办的卫生下基层科普宣讲活动于4月19—20日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
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专家们首先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医、技、护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系统讲述了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化疗方案、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及处理、结核病的外科治疗、结核院内防控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等。我院呼内吸科唐小燕教授(学组组长、盟员)、陈雪融教授(学组副组长、民盟临床支部负责人)、薛秒护士长,实验医学科王婷婷主管技师以及四川省人民医院徐开菊主治医师和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吴邦贵主治医师。
通过此次省内结核病学专家多学科的医疗扶贫活动,积极响应了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决心,并对当地结核疫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深远而长足的意义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疾病缓解的帮助。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